《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02 23:36:47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理解“土地的誓言”。(2)理解作者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1)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2)揣摩重点词语,了解作者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国耻,珍惜现在,振兴中华。

二、教学难点

揣摩字词,理解作者对土地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由“土地”二字导入。(1)普通人对土地的感情。(2)小学时学过的肖邦对土地的感情。(3)诗人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些都可以看到人们对土地都是魂牵梦绕,充满深情。而一个被外敌入侵被迫失去土地,离开故土的人对土地又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2、整体感知

板书:土地的誓言。

(1)问:这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出的誓言?

(2)播放“九一八”事变的影片。并简介作者。

(3)他面对土地发出了怎样的誓言?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勾画生字词和相关内容。

(4)解决生字词。读出“土地的誓言”。

3、精读课文

(1)学生朗读“土地的誓言”后思考:

作者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誓言?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学生朗读第一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出来。

问:作者在这一段的描写中充满了什么感情?

问:可是,这样美丽、富饶的土地此时却在日本强盗的魔爪下呻吟,掺遭蹂躏。教师放影片。

问:读了文章,看了影片,你此时此刻有什么感想?你能理解作者的感情吗?哪些词语表现出了这样的感情?

学生找出相关的词语,品味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再读“土地的誓言”,揣摩、品味、朗读。

(3)由“坟前”引到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加深理解作者“誓死夺回土地”的感情。

4、朗读艾青的诗小结。(可以投影)

四、拓展延伸

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学生自由交流。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赏析精彩语句,学习赏析技巧;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朗读,赏析品味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感悟、品评重点句子、段落,品味作者澎湃、激昂的爱国情感;学会赏析优美文段的技巧。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我们的先辈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活,对这片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不会忘记当年走投无路艰难谋生的农民身揣的“家乡土”,人们不会忘记漂泊海外的侨裔床头上珍藏的“乡井土”……岁月能冲淡许多记忆,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的深沉与悲壮。今天我们来共同感悟《土地的誓言》,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情感。(介绍作者生平与文章写作背景。)

二、渐入情境,朗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初步感知课文,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配乐朗诵。要求:注意语气、语速、重音、停顿;画出喜欢的句词。

3、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后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怀念、赞美、忧伤、愤怒)。

4、齐读第1段。要求:用流畅准确的语调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三、想象情境,品评赏析

1、你是如何理解本文标题“土地的誓言”的?

预设: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作者发出誓言,就想回到他日夜思念的那片土地上,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物产?你还了解哪些东北地区的风情?

预设:白杨树、马群、蒙古狗、高粱、黄豆、黑土……(课件展示东北辽阔的土地、漫山遍野的庄稼等。)

3、引导学生赏析第1段。

预设:

A.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立意表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B.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色、物产,耐人寻味。

C.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

D.体会“我有时把手放在……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一段。“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指无法操纵与控制,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4.教师归纳,总结赏析技巧。

预设:可以从修辞上来赏析;可以抓表现色彩的词语,看它表现了什么画面;可以抓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可以抓描写人物的手法;可以通过句子本身的哲理性,从内容上来赏析。

5、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赏析技巧,赏析第2段。

四、问题探究

1、课文共有两段,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结构相同:首先直接抒发对故土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不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2、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展现东北的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赞美和深情的怀念,后者没有前者炽热,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

五、知识迁移

1、热爱家乡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你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写一篇短文,描绘你印象中的故乡。

2、课下收集有关土地的诗歌或歌曲。

3、小结:土地以宽厚似海的胸怀哺养着华夏儿女,土地以丰腴肥厚的身躯滋养着炎黄子孙,我要为土地吟一首诗,那就是土地之诗;我要为土地谱一曲歌,那就是土地之歌,请允许我轻轻拔动琴弦,为你歌唱……(在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的背景音乐中结束。)

教学反思

首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节散文欣赏课,我在注重学生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赏析能力的同时,重视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生朗读时,配上相关的音乐,注意语速、语感。感悟作者的感情脉搏,又加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对土地有了新的感悟。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先创设情境,生动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让他们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整个过程。注意用诗化的语言渲染情境,使所有的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发现交流中,突破 ……此处隐藏22787个字……言的表现力。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美文,在仅有的两段文字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选用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画面,前段描绘了沦丧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后段叙述作者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以及要回到故乡的决心,大量排比造成了逐渐增强的气势;直接抒发对土地的热爱、怀念和眷恋,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且不惜献出生命的时代强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感受“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痛,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撼调动学生的情感。

2、通过朗读、品析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的爱国思乡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沦丧的故园的眷念以及誓死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

教学重点:

品析语言,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感染。

教学难点:

品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厚情感。

重难点突破: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品析语言。

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 、质疑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听后请同学们谈谈你听后的感受。播放《松花江上》歌曲。

师:著名诗人艾青曾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人们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之一,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回的时候,作家端木蕻良满怀悲愤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激情飞扬的文字《土地的誓言》。

2、 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教师与四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划出自己深受触动的句子或词语,然后用一句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速读课文,领悟情感

1、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请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表现在——”的句式,把握作者故乡的特征。

2、 多媒体展示东北印象图片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惨绝人寰的罪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4、 走进文本,品味语言

1、思考:如何理解“土地的誓言”这个标题?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用原文回答。

2、文章读来美不胜收,从情感、意象、语言、修辞等方面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美。请同学们寻找文章的美点,你认为本文美在——

五、课堂小结,激发情感

1、师:《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 一样炽热 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眷恋乡土,这是一种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当时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了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

2、学习了本文你有何收获或者情感上有什么触动?在我们所接触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像《土地的誓言》这样充满深情的篇章,或是表现对祖国家乡的热爱,或是表现对亲人友人的依恋,或是表现对丑陋现实的愤慨……

请摘录这样的文字两段,有感情地朗读它、记

住它。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同学们,端木蕻良的誓言已经实现,伟大的中国正在走向富强,但振兴中华任重道远,祖国的腾飞还需你们来接力。出示《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7、 布置作业(二选一)

1、 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 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学生活动

欣赏歌曲《松花江上》后谈感受

了解时代背景

边听课文边勾画触动自己的语句,然后谈感受。

学生从文中找出语句来概括。

观看图片,进一步感受曾经美丽富饶的东北与如今被侵略被蹂躏后的惨状。

研读课文,品析语言,寻找美点。

学生畅所欲言。

全体学生起立,大声诵读《少年中国说》。

附板书设计 挚痛的热爱

思念故乡

泛滥着热情

土地的誓言

站立

发出誓言

解放

3、反思总结:本节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吗?今后将怎样改进?

反思:本节课我是按照三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及授课的,特别围绕《组织学生互动交流与展示分享研究》课题研究做了不少尝试。我个人认为在以下几方面把握的比较好。

1.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认知、感知小数。

在本课教学中,有意识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直接的感观,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以米作单位的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在教学用米作单位表示几分米的小数,我设计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1米长的白纸条测量两条彩带,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整节课我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设计试读小数、量彩带、找身边的小数、猜谜语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

其次,整个教学中我感到在以下不足:

这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是小数的读法,。我原先想通过学生试读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区别开来,使这两部分的读法有了不同,但教学时有两个学生有错误的读法,因没有及时的利用生成资源来纠正读法,所以干扰一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小数读法的学生,在后面的课堂中经常出现错误的读法。如果巧妙的运用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教师的指导主体作用发挥恰当,再通过师生的互动方式加以有效利用,就会再次强化学生对小数读法的正确认知,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把任务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为小组上台展示交流有章可循。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