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5 08:23:09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1

《落日的幻觉》是我首次接触的、八年级上册的新教材。

在备课的时候,我曾考虑到三点:一要努力引导学生区别记叙文与说明文写作目的之不同,即课文所描写的文字只是为了呈现“落日幻觉”这一现象,而不是为了表达个人欣赏美感,解说其原因才是说明重点。二要引导学生借助填写课后习题一的表格,来理解课文的说明重点在哪里、说明顺序是什么。第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引导学生缩写课文,将描写现象的部分略去,只保留事理部分,尊重说明文体,尊重课文愿意。

今天上午,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初二(3)班的同学对课文理解的速度和深度还不如初二(4)班。原因是(4)班同学见识广于(3)班同学。也就是说,要学好说明文,必须先具备该文涉及领域的基础知识,否则,语文老师就多了一层的麻烦,即在讲解过程中,应该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作为背景支撑,协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落日的幻觉》涉及物理的光学知知,倘若学生物理没学好,将影响到该文学习,夸张地说,可能“不知其所云”,当然更谈不上理清课文的说明条理,也谈不上全面深入读懂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了。这一点,就像《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涉及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物理、化学,初二学生物理刚入门,化学还没学,难怪让学生如若误闯迷宫的感觉。

对我来说,因自然科学关注不多,理科知识显得十分欠缺,所以不能百分百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要,不能不说是一份遗憾。不过,说明文教学的关键不在于教会其中的知识,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这种文体的各种知识点:像说明对象、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的具体运用。于是,我只能对孩子们坦言:你若希望完全弄懂的话,请上“百度”去查吧。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2

一、教学环节简单

1、导入课题部分,我采用了“爱老师,更爱语文”的理念,出示了中国地图,语文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了解了“卢沟桥事变”走过了《烟台的海》,浙江“金华的双龙洞”,今天,我们去南海明珠——海南,饱览《三亚落日》板书课题,提醒大家注意“落”的结构,齐读课题。

2、学习课文部分,我按照自己的“阅读四部曲”:一读,生字词;二读,结构脉络;三读,理解感悟;四读,领悟写法。

一读,生字词。

学生速读课文,看看自己预习时做的标记,友情提示:字音容易读错的;出示本课的多音字,知其所以然;友情提示:字形容易出错的地方;听写生字,学生对照课本,交流出现问题的字。

二读,结构脉络。

浏览课文,说说每段写什么,是采用哪种方法来说的。第一段学生采用摘句法,第二段,第三四段采用概括法,第五段总结全文。板书:真有诗意 热带风情 落日美景 赞叹落日 学生交流完,我顺势利导本文结构特点:开门见山,首尾照应。

三读,品读理解。

出示中心句,导入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观察两句话的关系,引用关联词连接。抓住“美妙绝伦”引出三四自然段落日美景的欣赏。 出示课件:三亚落日一会儿像,一会儿像,一会儿像。提示学生,速读三四自然段,搜索信息。交流完后,进一步提示学生“默读便于思索”,通过默读,找出写“快乐孩童”的句子,用括号标出来,写“大红灯笼”的用直线画出来,写“跳水员”的用曲线标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来品味句子,抓关键词体会。交流像“快乐孩童”时学生抓住了“潇潇洒洒”来说的感受,我顺势让学生通过肢体来感受“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交流“大红灯笼”时,我出示句子对比,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写法,使句子更生动,学生谈到了色彩、形状比第一句更形象。交流“像跳水员”时,我让学生联系到我国的跳水员杰出的表现“以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来感受夕阳变化的绝妙。然后让学生美美的品读三四段。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品味作者抓事物的特点写景。

四读,领悟写法。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事物写得生动有趣,是本篇课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也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这是今天老师交给你们的金钥匙。

3、拓展积累美句。

(1)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要积累起来,“朗读便于记忆”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或词,记在脑中。

(2)学以致用。“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美景,请你为其配上美文。出示课件,夕阳(日出)的图片,学生交流。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本课所学的句子、词,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有创意的去说。

4、总结作业。

出示课件:第一段话,到底三亚的落日是不是比日出不逊色,请大家回去读巴金的《海上日出》。

二、学法引导,写法指导。

这是我和学生们的常态课,没有任何的渲染,平日的课堂教学,我很注重方法的引导。首先是学法的引导。从字词读音方面,我教给学生“悄”读音选择,让他们知道学习知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字词的理解除了可以采用联系上下文外,理解词中的重点字就可以理解整个词。概括段意,可以用摘句法等等。

写作方法也贯穿在学习课文始终,我都贯穿写作方法的指导。从开始的结构,到后来的抓特征写事物,甚至这堂课的重点,体会作者如何把事物写生动具体有趣。最后设计“学以致用”环节,就是为了实现语文的“工具性”,让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活用学过的知识。

三、我的遗憾

整堂课,学生启而不发,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从内心深处感悟到三亚落日的美妙绝伦。这跟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关。所以说,课设计的再精彩,老师上得再生动,课堂的主人没有调动起来,那就是失败的。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3

如果中间细节处的修改不算的话,这节课恰好备了三遍,讲了三遍。第一次是市教研员听课,听课的前一天下午下的通知,没有试讲,直接上了课堂。那节课的基本设计是:感落日之美,析落日之幻,品落日之趣。所有的表格都是放在中间析落日之幻的大环节处理的,填写量的过大,加之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陌生,所以理解起来明显偏难。第二次是学校里自己试课,试着把作者描写的景物顺序放到第一个环节里去,能否增加理解的简易度呢?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参与度很好,也让我一度对这篇文章的授课充满了信心。第三次修改,我把导入的赘语去掉,把描写的景物概括试图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时候让学生用来品悟小品文的描写之美和情感之美。

但是,结果似乎事与愿违。抓课文的景物描写成了难点,理解落日背后的成因也成了难点。我的预设在等待中很多都无法实现和解决。甚至学生 ……此处隐藏1845个字……文章时,我抓住本文介绍的常见的落日背后藏着的科学知识,利用图片等教具,让学生学习形象、生动、典雅的语言,既不乏语言的美感,又不缺科学知识。特别是课文中提出的层层问题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本文所蕴含的光学知识以及个别术语比较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常识重点突破,多说一些鼓励的话并给学生创造一些合作探究的机会。

因为教材的思路清晰的介绍了夕阳给人的幻觉,以及幻觉形成的.原因,语言通俗,我让学生通过默读得知大概,再通过互相学习理清思路,并把字词的教学融入其中,在读中完成。在整个过程中依靠学生的领悟和交流学习,效果很好。

再者,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以及作者提出的问题。这样,把科学知识、表达方式、语言形式三者融为一体,学生既了解了常识,又学得了知识,一举多得,很好。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9

上完课后,自己反思一下,觉得我的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环节不够紧凑,有些地方有脱节之感

在教学环节中,虽然走的是“板块教学”之路,但有些地方衔接不当会造成一种脱节之感,是整堂课出现不够紧凑的弊端。如:最后课堂练笔的环节上,由于所衔接语言不到位,在总结完主题之后,直接要求学生完成这个练习,过渡比较生硬。而且这个练笔的内容属于联系描写的段落,与文章属于说明文的体裁看似关系并不大,所以,给人一种练习与文章脱节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在课后也在思考,在保留这个环节的前提下,如果这样处理会不会好一些:

方法一,如果要学生写描写性的文字,可将这个练习移至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之后,可这样衔接“阅读完作者对落日景象的描写,请你也仿照作者的写法,描绘一下日出的美景。”

方法二,如果把这个环节放在文本讲授之后,那么应该让学生练习写一段说明文。具体做法是,可结合幻灯片中出现蝴蝶翅膀的幻象之后,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学生不能完全说出来,教师可作提示)。然后根据课文的结构,也仿照写一篇“蝴蝶翅膀的幻觉”的小说明文。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10

按照这个设想上完这节课过后,我当时就觉得还有很多不足,一,文章读的不够,二文中的落日幻觉原因我引导解释的时间还太少。

我现在在想,现在那些学生也许只能用文字表述原因,到底脑海中有没有有关这些解释的景象了,也许不过是略知一二吧,因为我都是花了长时间了然的,何况刚刚接触的学生。这些不足产生的原因,不能一味归结为课堂时间有限。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11

《落日的幻觉》是一篇说明文,文中先描写日落时的各种景象,再逐一作出科学解释,使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要善于观察大自然并对大自然保持好奇心的启发。在讲授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和不足之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说明文的语言一般都较平实,所以学生在阅读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这也是老师认为说明文不好讲的原因。我在备课之初就设想到这个问题,于是,如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我首先考虑的问题。让学生能投入的学习必先让他们想学,能对文章产生兴趣。既然文字本身并不能吸引学生那么只能从别的方面入手。所以在导入部分,我是抓住“幻觉”一词作为切入点,用一些在视觉上容易产生幻觉的图片给学生看,让他们首先感受一下“幻觉”是怎么样的。进而说出这种有趣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就如我们每天所见落日。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接着,我就以“梦”为线索,设置了“寻梦”、“解梦”、“延梦”三个环节,为这枯燥的说明文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二、明确说明文共性,寻找这篇说明文的个性

想学好一篇说明文,就必须有方法。阅读说明文应从何入手,先要给学生明确: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语言。这五点是学习说明文必须掌握的,贯穿了一篇说明文的始终。这些说明文的共性问题,在上一个单元中就已经讲得足够详细了,而这篇文章在这方面的教学则是作为回顾复习、查缺补漏来处理。

在整个教学中,我反而用比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感受、寻找这篇文章与一般说明文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说这篇说明文的个性——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展现落日的美。在处理这段描写时,我首先发问:“说明文语言一般较平实,修饰性的成分比较少,但说明文中可不可以有描写语言呢?”“说明文中添加描写成分作用是什么?”在一问一答中能使学生明白描写能是说明文语言更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

三、拓展迁移内容必不可少

说明文教学很容易就会上成一堂物理课或者是生物课,而我认为语文课既然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那么,努力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以文悟道,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能一课一得,则是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在讲授课文的最后,我预设了一个课堂练笔环节。首先,结合着课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对日出相对比较熟悉的情况,利用多媒体播放日出过程的视频片段,接着让学生做了一个写作练习,并做了适当点评。

当然,在各位有经验的老师们的点拨之下,我的课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不足之处。

一、因为紧张关系,导致讲解某些问题时语速稍微过快

虽然是之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也试教过了3次,对教学内容和顺序都已经非常熟悉了,可是站到讲台上还是会有一点儿的紧张,担心我所设置的环节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整堂课的缺失。所以在讲到一些回顾、再现知识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这样虽然可以争取到时间把后面的问题讲完,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是必须要谨记改正的。在课堂上,应该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接受状况,宁可慢一分把知识点讲透,也不可争一秒力求完美地完成预设的课堂。

  二、对说明方法的讲解时,没有详细地对个别学生回答时存在的问题作清晰的再讲解

在讲到这篇文章的说明方法时,我要求学生在文中寻找例子。当有个学生在回答时混淆了说明方法中的“举例子”和“引用”,当时我只是很简单地一句带过就算了,没有对这两种说明方法作一个详尽的区分,让具有同样疑惑的学生得到清晰的解答。事后想起来,当时应该抓住这个问题,做一个顺带的讲解,对说明方法中的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作区分,这样学生就能加深对说明方法的区分了。

三、在学生的语言训练中,朗读的训练还要加强

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朗读自己写日出的文字时,由于所请的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使较为出彩的一个环节变得有些遗憾。这也与我对学生的朗读训练较少导致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要对朗读作针对性的指导。

四、在描写日出的环节中,如果抛砖引玉会更好

在描写日出的环节中,讲清楚写作要求,播放完两次视频片段后就让学生参考课文的第二段开始些。感觉学生会有点惘然,事后思考,如果在学生写作之前把自己的习作当作范文来读。不要考虑学生会否抄袭你文章中的某些语言,只要他能用的准确,就应该给予及时表扬。这样既可以给学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又可以勾起学生的创作灵感。

《落日的幻觉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