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鹅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鹅教学反思1这一节课,其实我并没有向学生讲述多少内容,主要都让给学生去说。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学生都能理解,没有必要再在内容上花费多少时间。课文的思想意义也比较明显,学生也懂。既然这样,就让他们自己去说就行了,我只要在关键的地方引导他们一下就可以了。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我逐渐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读,自己说,谈自己的体会。渐渐地,我看到了惊喜,学生变得能说会道了,有些回答相当精彩,他们能说得很棒,甚至能把老师没有想到的也说出来。
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最能感动到自己,谈谈自己的体会,并写上批注。学生有的为老天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感动于它的无私,它的不放弃,它的奋不顾身,不怕牺牲;有的为天鹅的团结合作精神所感动,上百只,那么多天鹅都能一起破冰,那么齐心,那么欢快,结束的时候也都听从命令,整整齐齐,很有秩序。此刻,就顺理成章地连接到下文,所以,猎人都被感动了,不忍心向那么可爱的天鹅开枪,默默地离开了。在情感的熏陶下,学生的朗读也就能够融入感情。天鹅能够这样齐心,那么人呢?学生都在座位上自言自语觉得自己做得不够,自己还经常和同学闹别扭,没有齐心。那么有没有齐心合作的场面跟大家分享一下呢?当然是有的,尤其是拔河比赛的时候。由于是亲身经历,同学们都觉得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这一节课上,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天鹅教学反思2《天鹅、大虾和梭鱼》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从反面讲了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读:有初读、轻声读、轮读、接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通过反复朗读后,我把问题出示在小黑板上讨论:大家都在拼命拉,为什么大车却未动分毫?
一会儿,超辉同学站起来说:“大家都在拼命拉,大车却未动分毫,是因为他们拔来拔去,所以大车还在原处未动分毫。”接着,他又拿起自己的文具盒上来表演,说:“比如这个文具盒是一辆大车,天鹅在上面,大虾在左边,梭鱼在右边,他们都往不同的方向拔,这样闹来闹去就白费力。”陈浪又站起来说:“我知道要怎么做才拉得动。比如,我是天鹅,伟昌是大虾,志鹏是梭鱼,我们要站在同一边拔,就是合伙的人们要心一条,才能把事情办好。接着我又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做过这样闹来闹去白费力的事吗?”洁羽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在做值日时,有的同学扫过来,有的同学扫过去,这样扫来扫去也是白费力,又要扫得很晚。”
从学生的汇报中,知道他们读懂了课文,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等能力。还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天鹅教学反思3《天鹅的故事》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齐心协力勇敢破冰,最后找到了食物的感人故事,赞扬了老天鹅勇敢奉献的品质和众天鹅团结合作的可贵精神。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感触颇深:
1、尊重学生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学伊始,回顾了课文主要内容后,让学生找到描写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腾空而起”“重重地”“像石头似的”来体会老天鹅的勇敢、奋不顾身和无私奉献。在体会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说、充分地读,再加上教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感觉教学效果还不错。课文中三次写到天鹅的叫声,每次天鹅所处的情况不同,心情也不同,含义更不同。我让学生在交流第一次的叫声时,有的学生说因为找不到食物,天鹅很无奈、伤心,叫声应读得低缓,我教学预设时也是这么想的。没想到我请一个同学起来读时,他读得很快,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读,他说,天鹅找不到食物会很着急。我茅塞顿开:是呀,“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怎能要求学生只有一种答案呢?于是,我又请他读了一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不偏离文本价值的多元理解。
2、读“霸”全文
朗读是学生培养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领悟、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课就应该书声琅琅。这堂课我以读贯穿全文,朗读形式多样。有指读、男女生读、引读、速读、齐读等,有词语的朗读,也有句子的朗读、场面的朗读,如“腾空而起”这个词体现了老天鹅的勇敢奉献、智慧果断,我就指名让学生读,读出老天鹅的“飞得高”、“飞得有力”。老天鹅反复地用身躯撞击冰面的画面,还有众天鹅热火朝天的破冰场面,我都让学生的激情在读中飞扬。
3、展开想象
语文学习离不开想象,学生需要根据文字来想象它所描绘的内容,从而获得美的体验,而且语文课本中还留有许多空白,更需要学生去想象填补。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几处想象说话,如想象老天鹅几次撞击后会怎样,通过想象体会它的勇敢、坚韧;想象看着老天鹅用身体破冰,别的天鹅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导学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天鹅破冰成功后,会胜利欢呼些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升华。
天鹅教学反思4《天鹅大虾和梭鱼》是一首寓言诗。课文通过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如何合作,齐心协力才能把事办成功。让学生学会共处·合作,这对个人的成功·社会的进步都很重要。因此,我在备课时把“大家都在拼命拉,为什么大车却未动分毫?”这个问题作为本课的难点。
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这首诗浅显易懂,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导入新课后,我范读了课文,学生们
也跃跃欲试。于是我让学生们自有地朗读课文,或者轻声读,或者大声读,或者和小伙伴一起读。学生自由地读过课文后,我问学生:“课文中讲了哪几种小动物呀?”问题刚一提出,就连平时从不举手的石烜荣也举起了手,我点了他的名字,他胆怯地站起来,羞涩地说:“天鹅大虾梭鱼。”这说明了他在朗读时还是用心了。
接着我又让学生分小组比赛读课文,一轮竞读过后,我又提出了问题:“你们知道这三种动物的本领吗?”一个学生说:“我知道天鹅会飞。”一个学生接着说:"大虾会游泳。”另一个学生抢着说:“梭鱼也会游泳。”到此时,想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兴趣已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我趁热打铁,指名朗读,同时提出问题:“它们三个是怎样拉车的?”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我分别让梁晓雪·陈浩洪·龙玉姣·朗读了课文。这三个想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龙玉娇属于潜能生这一类型的,但是她也流利的把课文读了过去。这学生回答过问题后,我把几个关键句子出示出来:
1、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
2、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 ……此处隐藏5466个字……为重点;通过对“拖着跑”、“拼命”、“使劲”、“未动分毫”及一些动词的理解和朗读,令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及文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通过课文,挖掘能训练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问题。如:天鹅、大虾和梭鱼都在拼命地拉车,可大车却一步也动不了,这时它们的心里会想————。又如:让学生设想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车动起来?接着又出示句子:三个伙伴终于把车拉动了,这时,它们的心里又会想————。最后,又让学生想象生活中有没有这样有关于合作的事例并说一说。
天鹅教学反思13《天鹅、大虾和梭鱼》这篇课文放在二年级上册,其意在于让学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课文用了一个反面例子来说明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明白为什么他们三个拖不动大车,再请学生帮助他们,将力量用在一条线上,懂得齐心协力的艺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朗读和思维拓展为训练点进行教学,在讲读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使学生不但明白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还懂得应该怎样合作才能解决问题。在拓展思维训练中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做过这样闹来闹去白费力的事吗?”唐嘉成同学站起来说:“我们在做值日时,有的同学扫过来,有的同学扫过去,这样扫来扫去也是白费力,老扫不干净又要扫得很晚。”葛好同学说:“刚才我们读书时有的同学太快了,老师让我们重新又读了一遍,这也说明了不齐心协力是办不好事情的。”其他学生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再次表明做事不合作的后果,从反面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告诉人们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只有齐心协力,团结起来才能力量大的道理。
天鹅教学反思14《天鹅》教学反思课上完了,得到指导老师的好评,说道:这节课“文味”很重,教师语言很美,学生情感体验充分,这使我想到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习是基于真实世界(真实情感)中的体验。”《语言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学习过程,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道理。课后我静下心来回味,感受到此节课具有以下几个持点:
一、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前面的设计理念中也谈到这点,所以这点在整节课的过程中感受颇深。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以前,在教学这类课文时,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的方式,感受到学生读得不错,但现在想来,这种方式其实是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学生对课文没有发自内心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所以,本节课,我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让学生在“品味”“体味”“妙悟”“入神”等环节中,实现阅读个性化。
①经历角色,生——本互动体验本课是一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的故事,其中的小天鹅的形象让人感动,又发人深省,学生本生就比较喜欢动物,在阅读时,引导学生从读者、听众变成一只在寂静可怕大海上飘荡的小天鹅,亲自经历故事,读2、3自然段,把自己认为遇到的困难的句子用笔划下来,并在重点词下打上“·”,也可把自己当时的体会简单写一写。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生——本互动体验,在我巡视过程中,发现有的孩子,真的就像这只天鹅,把它遇到的困难一一圈点勾划出来,甚至看到有的学生读时,眉头紧锁,可见它在为小天鹅的困难而担忧,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去体验情景,不但在阅读中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而且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同时在获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又获得做人道理,树立孩子准确的人生观。
②引发情感想象,生——作者互动体验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把自己记忆中储存的情感调动起来,与文中情感相互转换,通过想象把无声的语言文字在脑海中表现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如:在教学“那一群天鹅则像一条白线似的,在皎洁的月色下若隐若现”这句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配乐朗读一段设计话语,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都能围绕这句话的内容去表达自己看到的画面,有少数表达水平强的学生,口述的语言很美,而且能联系上下文去说,确实就如同一只遇到困难的小天鹅当时的无助,但也有的学生表达的比较片面,语言比较零散,我想,只要能说,就说明他的情感被调动,也说明他上一环节“生——本互动体验”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样,在发展语言水平的同时,发展思维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更好地体验。
二、从注重读懂文本转向注重情感体验。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它的“人文性”表现在具有浓郁的人文特色,充盈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所以,语文不但是一门培养学生分析和使用语言水平的课程,更是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的载体,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的阅读不但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让学生有鲜活的思想,独特的个性,独立人格的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倾注自己人的感情,这样才能融入课文情境,与文中人物情感共鸣。让学生探讨“小天鹅能否找到它的同伴”这个问题,从读懂文本的角度来看,并不太重要,但从人文精神的这个角度来看,却是大有裨益,学生讨论时,把自己融入到文中的情境中去了,好像小天鹅就是自己心爱的小动物,是自己的好朋友,他们设身处地地为小天鹅着想,把自己的经历、感受融入其中,真正是情真忘切。所以说,学生经过了一次担忧的体验,一次爱的体验,也同时形成了“我应该像小天鹅那样,遇到困难沉着冷静,勇敢执着地去战胜困难”的情感,有着自己独特地战胜困难的方式,这样,学生与小天鹅,与作者才能形成共识,达到共鸣。
上完课后,也感到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第二课时内容较为丰富,给予学生自己体会,集体交流的时间不够充分,所以,学生不能真正的到“静心阅读”,也为情感调动造成一定的困难,其次,就是语文课的“工具性”体现不够,在让学生通过句子想象画面时,对学生语言表达没有实行规范的点评和指导。
今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真应该“蹲下来看学生”,让我们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用学生的眼睛去看,用学生的心灵去读,你会发现眼前一片开阔,课堂将带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天鹅教学反思15聆听了薛老师的讲座,深受启发,不过还是很困惑:怎么找准一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点?上成一堂有语文特色的课,而不是思品课、科学课。学习《天鹅的故事》时做了一点尝试:
1.咀嚼字词句,感受文字背后的内容。文中三次出现了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让学生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填补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
2.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例如学习“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这段文字时,我紧扣其中的比喻句引导学生品读:
①作者把高高飞起又重重落下的老天鹅比作了石头,你觉得恰当吗?
②打比方的两个事物间应该有共同点,石头有生命,老天鹅有吗?石头不知疼痛,老天鹅知道吗?怎么说恰当呢?由这两问,引导孩子从这个看似简单的比喻中品出了不简单的含义,品味到语言的魅力。